2023-09-04 08:39:26 | 高三网
![]()
1、在山东2023的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分数线是61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942;
2、在上海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分数线是54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7201;
3、在山西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文科分数线是56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122;
4、在陕西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文科分数线是57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439;
5、在湖南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历史类分数线是58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130;
6、在安徽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文科分数线是58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560;
7、在广东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历史类分数线是58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066;
8、在重庆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历史类分数线是592,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44;
9、在四川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文科分数线是60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690;
10、在山东2022的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分数线是60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2831;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位次 | |
|---|---|---|---|---|---|---|---|---|
| 1 | 考古学 | 2023 | 山东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普通类一段 | 617 | 14942 | 
| 2 | 考古学(办学点:长安校区) | 2022 | 上海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本科批 | 549 | 7201 | 
| 3 | 考古学 | 2022 | 山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67 | 1122 | 
| 4 | 考古学 | 2022 | 陕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71 | 1439 | 
| 5 | 考古学 | 2022 | 湖南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85 | 2130 | 
| 6 | 考古学 | 2022 | 安徽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87 | 1560 | 
| 7 | 考古学(长安校区) | 2022 | 广东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88 | 3066 | 
| 8 | 考古学 | 2022 | 重庆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92 | 1244 | 
| 9 | 考古学(长安校区)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01 | 1690 | 
| 10 | 考古学 | 2022 | 山东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普通类一段 | 605 | 12831 | 
| 11 | 考古学 | 2022 | 河北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610 | 1299 | 
| 12 | 考古学 | 2022 | 辽宁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611 | 774 | 
| 13 | 考古学 | 2022 | 北京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本科批 | 626 | 5280 | 
| 14 | 考古学 | 2022 | 海南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本科批 | 711 | 1158 | 
| 15 | 考古学(长安校区) | 2021 | 江苏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589 | 3243 | 
| 16 | 考古学 | 2021 | 山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90 | 1448 | 
| 17 | 考古学 | 2021 | 陕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8 | 1245 | 
| 18 | 考古学 | 2021 | 河北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614 | 1273 | 
| 19 | 考古学 | 2021 | 山东 | 综合 | 地理/历史(2选1) | 普通类一段 | 615 | 10029 | 
| 20 | 考古学 | 2021 | 重庆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619 | 1149 | 
| 21 | 考古学 | 2021 | 辽宁 | 历史类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本科批 | 621 | 1035 | 
| 22 | 考古学 | 2021 | 海南 | 综合 | 地理/历史(2选1) | 本科批 | 763 | 268 | 
| 23 | 考古学 | 2020 | 江苏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376 | 4118 | 
| 24 | 考古学 | 2020 | 新疆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58 | 947 | 
| 25 | 考古学 | 2020 | 吉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78 | 1381 | 
| 26 | 考古学 | 2020 | 黑龙江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84 | 969 | 
| 27 | 考古学 | 2020 | 宁夏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87 | 652 | 
| 28 | 考古学 | 2020 | 山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92 | 815 | 
| 29 | 考古学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本科批 | 595 | 1784 | 
| 30 | 考古学 | 2020 | 甘肃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6 | 836 | 
| 31 | 考古学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00 | 1346 | 
| 32 | 考古学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17 | 2213 | 
| 33 | 考古学 | 2020 | 北京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本科批 | 618 | 6451 | 
| 34 | 考古学 | 2020 | 山东 | 综合 | 地理/历史(2选1) | 普通类一段 | 625 | 12824 | 
| 35 | 考古学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批 | 627 | 975 | 
| 36 | 考古学 | 2020 | 天津 | 综合 | 地理/历史(2选1) | 本科批A段 | 666 | 2636 | 
| 37 | 考古学 | 2020 | 海南 | 综合 | 历史/地理(2选1) | 本科批 | 682 | 2044 | 
| 38 | 考古学 | 2019 | 青海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68 | 279 | 
| 39 | 考古学 | 2019 | 新疆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73 | 925 | 
| 40 | 考古学 | 2019 | 山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A段 | 576 | 1480 | 
| 41 | 考古学 | 2019 | 甘肃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85 | 917 | 
| 42 | 考古学 | 2019 | 宁夏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6 | 497 | 
| 43 | 考古学 | 2019 | 山东 | 文科 | - | 本科批 | 600 | 2364 | 
| 44 | 考古学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01 | 1874 | 
| 45 | 考古学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20 | 1832 | 
| 46 | 考古学 | 2018 | 青海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18 | 626 | 
| 47 | 考古学 | 2018 | 广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0 | 2142 | 
| 48 | 考古学 | 2018 | 陕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3 | 1605 | 
| 49 | 考古学 | 2018 | 四川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593 | 3227 | 
| 50 | 考古学 | 2018 | 江西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12 | 1868 | 
| 51 | 考古学 | 2018 | 河南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18 | 2441 | 
| 52 | 考古学 | 2018 | 安徽 | 文科 | - | 本科一批 | 619 | 1577 |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西北大学简介的相关内容。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教育部与陕西省共建高校。
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西北大学形成了“发扬民族精神,融合世界思想,肩负建设西北之重任”的办学理念,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产生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培养了大批才任天下的杰出人才,享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摇篮”。
学校现有太白校区、桃园校区、长安校区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360余亩。现有24个院(系)和研究生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88个本科专业,其中3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地质学、考古学2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学校现有3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12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在校生28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3500余人,研究生139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英、法、德、日等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12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大英百科全书》曾将西北大学列为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2024-04-26 07:32:56
2024-07-02 00:03:53
2023-09-01 14:40:44
2024-09-17 17:40:54
2025-04-15 02:53:44
2025-10-08 12: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