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4 14:29:07 | 高三网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
嘉应学院
(Jiaying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高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
嘉应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49年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与广东省省立梅州师范学校(1937年创办)合并组建
广东梅州
师范学校,1970年更名为
梅县地区
师范学校,1982年在梅县地区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嘉应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嘉应师范专科学校与
嘉应大学
(1924年创办、1985年复办)合并,1990年定名为嘉应大学;2000年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1980年创办)合并组建嘉应学院。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07.0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67亿元;有21个二级学院、1个中心,60个
本科专业
;有教职工1800多人,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多人、成教学生11005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5月,学校设有21个二级学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
中山大学
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2个。
广东省优势重点
一级学科
:地理学
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体育学
师资力量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
副高职称
410多人、博士320多人、硕士800多人)。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培对象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创新拔尖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2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6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6人、省级扬帆计划4人。聘请了
丘成桐
、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
长江学者
、国家杰出青年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和中小学名师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
2015年9月,嘉应学院数学学院教授李颂孝入选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公布的全球2015“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省级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团队、中国史教学团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函数论教学团队、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双师型优秀护理教学团队、公共心理学教学团队、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植物学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其中,小学教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软件工程
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生物科学、园林 、
信息与计算科学
、市场营销、运动训练(足球方向)
高三网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数学与数学应用、小学教育、地理信息科学、物理学、历史学 、护理学
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省级精品课程(名单不全):结构化学、电路分析、客家音乐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职业技能、有机化学、植物学、中国现当代文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体解剖学、植物生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C语言程序设计、混凝土结构、经济法学、
数据结构
、文字学
教学成果
2011年6月,嘉应学院获七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30万人,其中,培养了梅州市80%以上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国家级足球专业特色人才400多人;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2000多项,其中国家级640多项;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2022年4月29日,嘉应学院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9级02班团支部入选“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名单。
科研机构
据2022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高性能覆铜板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柚类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省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足球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广东省原中央苏区研究中心”、“林风眠艺术研究与实践中心”以及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校级研究院:嘉应学院客商研究院
校级研究所:嘉应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
2020年3月,2020年度获批新建的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名单揭晓,由嘉应学院校长杨洲领衔申报的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省市共建)名列其中。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发表客家研究论文100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130多部,承担科研课题200余项,其中与中国国外院校合作课题近20项,参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课题5项。学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0多项,获得横向科研项目280项;教师在全国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被国际著名自然科学检索系统收录200多篇;获得国家专利110多项。获中国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级政府奖5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图书馆有藏书224.6万册,电子图书105.45万册,纸质期刊2234种。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5个,购买读秀学术搜索平台、超星移动图书馆等数据库14个,有专题数据14个、电子图书7个、试用电子资源30个、自建数据库6个。
学术期刊
《嘉应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由嘉应学院主管、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设有客家学研究、中央苏区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研究、政治与哲学、法学研究、语言文字研究、高教研究、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环境、建筑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地理科学与生态、体育科学等栏目;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扩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8月,近年来,嘉应学院与中国国外17所高校签署合作意向书;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先后组织16批次63位专家学者到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高校参加客家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校选派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修培训;2017-2018学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外籍教师14人。
2022年4月,嘉应学院与西班牙武康大学体育教育(足球方向)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合作办学协议线上签订仪式在嘉应学院举行。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共建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与广东省纪委监委共建广东省高校廉政研究中心;与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与梅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市人大常委会共建“梅州市地方立法与研究基地”;与梅州市、中山大学等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粤东北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院”“区域地理环境模拟与智能决策研究院”“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梅州分中心”“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等;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梅州8个县(市、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省市科技特派员200多人次,与梅州市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海域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地区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与10多个国家20多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交流。近年来,派出70多批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开展学习交流;遴选5批次教师参加与国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博士项目,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学历;派出20多批次学生赴国(境)外学习实习。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嘉应学院是几本的相关内容。
梅州嘉应学院是二本大学。该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59个本科专业。
梅州嘉应学院基本信息介绍
1、学校简介
梅州嘉应学院一般指嘉应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之后几经更名,直到2000年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1980年创办)合并组建成嘉应学院。
2、学校规模及师资
学校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本部有江北校区(主校区)、江南校区2个校区,还挂靠了2个校外二级学院,占地面积107.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98万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近2.6万人,拥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969人、成教学生11005人,教职工1747人。其中专任教师1271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133人、副高职称340人、博士186人、硕士720人。
3、学校学科专业的设置
截止2020年,该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1门,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3门,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3个。
重点学科: 广东省优势重点一级学科:地理学。
广东省特色重点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应用化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农业资源与环境、体育学。
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生物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生物科学、园林 、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运动训练。
最后总结,通过以上关于梅州嘉应学院是几本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梅州嘉应学院是几本有个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高三网(https://www.htgsw.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嘉应学院是几本的相关内容。
教育部门并没有划分嘉应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嘉应学院在广东本科批次招生,通常说嘉应学院是本科大学;如果你不是广东考生,嘉应学院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嘉应学院是二本大学。梅州嘉应学院是几本 梅州嘉应学院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分类,它属于二本批次录取的大学。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并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嘉应学院的发展历程始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合并,最终在2000年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为现在的嘉应学院。 学校在梅州市设有两个校区,分别是
梅州嘉应学院是几本 梅州嘉应学院是一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校的分类,它属于二本批次录取的大学。该校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并与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模式。嘉应学院的发展历程始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经历了多次更名和合并,最终在2000年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合并成立为现在的嘉应学院。 学校在梅州市设有两个校区,分别是
梅州嘉应大学 广东嘉应学院在广东梅州市。 具体地址 嘉应学院(江北校区)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松路,嘉应学院(江南校区)地址:梅州市梅江区华南大道。嘉应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月梅路47号 扩展资料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州女子师范学校,有104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
嘉兴学院是几本嘉兴学院 嘉兴学院是二本 。以下是关于嘉兴学院的一些关键信息: 招生范围与就业 :嘉兴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招生,省内外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左右。 国际合作 :学校与美、英、澳、德、日、韩等12个国家的34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交换生等合作。 师资力量 :嘉兴学院拥有教职工1504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
嘉应学院医学院学校是几本 嘉应学院医学院学校是几本任何学生都是有读书的权利,但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如愿以偿。当学生没有实现梦想的时候,也不应该放弃学习,你要知道学习也是一种自我成就的过程,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的。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嘉应学院医学院的本科属性。 问:嘉应学院医学院是基本院校? 答案:嘉应学院医学院是二本院校。 嘉应学院医学院基础信息
嘉兴学院是几本 嘉兴学院通常被认为是二本大学 。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招生批次与大学分类 通常,我们判断一所大学是几本,主要依据其在各省份的招生批次。如果某所大学在某省份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则通常认为该大学在该省份是一本大学;如果是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则认为是二本大学。 二、嘉兴学院的招生情况 嘉兴学院在浙江省既有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也有本科第二批次招生。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是几本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是二本 。以下是关于嘉兴学院南湖学院的一些关键信息: 学校性质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是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地理位置 :这所大学位于中国长三角地区,嘉兴南湖之畔,并以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南湖”命名。 学校规模 :截至相关时间点,学院占地面积约900余亩,规划用地300余亩,设有7个二级系院,开设了34
嘉应学院和肇庆学院哪个好 嘉应学院和肇庆学院是中国广东省内的两所本科院校,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嘉应学院位于广东梅州市,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本科院校。学院的学科覆盖广泛,包括文学、历史、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嘉应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设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提供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拥有丰
2025-08-29 20:39:01
2024-09-29 11:48:51
2025-02-20 08:44:33
2025-02-13 15:14:39
2025-01-28 21:03:03
2024-05-26 04: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