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志愿填报 > 正文

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

2023-08-30 18:33:11 | 高三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相关的问题,今天,高三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

录取线差是什么意思 录取线差大好还是小好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录取线差是什么意思,录取线差大好还是小好。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录取线差
1、录取线差就是平均分与录取线的差值,当你的线差大于录取线差的时候,可以报考该院校,越大就代表越安全。
2、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3、录取线差具有参考价值,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所以应该逐年计算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线差。
1 录取线差怎么用
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2010——2015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当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即:2016年高考分数值+65+10)。

灵活掌握并运用好录取线差对于高考填报志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录取分数线低的因素
对于某校的某专业分数线低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四点:

1.报名人数偏少,录取分数相对会降低。而其中报考人数偏低原因比较多,比如专业性质和学校性质不贴切,导致学生家长误会该校某专业质量不够好。或者是当年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减少。对专业有偏见,或者对专业内容不够了解。地区因素,比较偏向喜欢北上广以及沿海等较发达城市的高校。

2.政策性的加分,未能体现在分数上。政策性的加分是没有表现在高校公布的录取分数上的,所以录取分数线不能说明一切。假如一些专业因为巧合,填报考生加分比较多,那么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参考性更小了。

3.扩招影响,录取分数降低。很多学校每年承担的招生压力越来越大,某些专业只得适当降低录取分数。

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

线差法中的线是指该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也叫做省控线,线差法就是用来比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来填报志愿的方法。

线差法填报志愿是什么

用线差法填报志愿,考生不仅要清楚目标院校往年录取平均线差,也要清楚投档线差、最高线差、最低线差。由于每年报考人数多少、高考试题难易程度都在变化,而且每年招生政策、计划招生人数都有新的调整,所以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能仅仅参考和使用某一年的投档录取数据,而是要至少参考近2-3年院校投档录取数据,同时也不能只参考院校往年录取平均线差,而是要将投档线差及录取最高线差、最低线差结合参考,学会对这些数据的灵活运用,才能在不同招生年度都具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从而选择出考生心仪的院校和满意的专业。

线差法的计算方法

某年录取线差=当年平均录取分数-当年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例:某重点大学(理工类)在北京近6年录取情况简单线差法分析示例: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高三网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即:高考分数值+65+10)。

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

录取线差是什么意思?

线差是在进行模拟志愿填报时所引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线差分为考生考分线差与高校录取分线差。

考生考分线差是指考生的考分或预估分与考生所在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考生分数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高校录取分线差是指高校在某个省市某批次的录取分数线与该省市的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即高校录取分比批次控制分数线高多少分。

线差的作用主要用于对招生院校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尤其是对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进行分析和比较,因为很多院校在不同年度的录取分经常会发生很大变化,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

报考指导

考生最好分别计算近3—5年内目标院校的录取线差,还要对这所院校往年录取线差的稳定性进行判断。考生可通过往年录取线差与自己高出本年度相应批次控制分数线的分数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选择第一志愿院校,分析如何报考,确保第一志愿被录取。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相对于平均分,录取线差更具参考价值,而且是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录取线差是该院校当年平均录取分数与其在所在招生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差值,建议考生用“录取线差”来分析。

由于每年高考模式不一、高考试卷难度有别,造成各个院校各年度的录取分数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对多数院校来说,尽管录取分数波动较大,但其录取线差一般波动不会太大。

以上就是高三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高三网。
与“高考填报志愿中的线差 什么是线差法填报志愿 怎么算出来的”相关推荐